close

昨日又繼續收看未撥完的麥客下集。

承襲上集的內容,每年黃河流域收割小麥的季節,對這群麥客而言,這是絶不能錯過的年度盛事。話說從貧瘠的黃土高原來的老麥客們,用勉強湊足的微薄的旅費、歷經偷爬火車、30小時的長途跋涉等艱苦、一身風塵僕僕總算來到目的地。儘管旅途勞累、面對著若干鄙視的眼光,他們仍舊神采奕奕。 

然而,隨著富裕的農民們添置了大型聯合收割機,現代化機械化快速的作業、殘酷地入侵老麥客昔日用鐮刀稱霸的關中平原地區。人力無法達到機械化的收割的快速,是不爭的事實。我想,任憑老麥客再怎樣的萬般不願意,老麥客與鐵麥客收割的數據終究會說話的。

鐵麥客呼嘯而過的收割機約30分鐘可以收割一畝(約660平方公尺),賺取RMB 40;而只能用勤奮的用雙手來收割的老麥客們、在尋人僱佣,替人割麥,卻得耗費至少12小時的時間,忍著麥扎的疼痛、在酷熱的太陽底下用他們的辛勤汗水共同換取一畝地RMB 30-40的微薄代價。

因而,節節敗退的老麥客別無選擇,只能黯淡的退出他們昔日的舞台,退至這群鐵麥客無法大展身手的坡地梯田。

白天,用長滿繭的雙手賣力的收割著稻子;日正當下的隨便找個地方做短暫的休憩;夜裡承蒙地主收留在庭園中打地舖蓆地而睡。所以老麥客身上總是忙碌的辛勤的痕跡。

然而雇主也是有好與壞之分,也總是有人因外在的光鮮亮麗與否來定奪麥客們的價值。

無奈的麥客們說了句話,我記不清楚,內容大概是這樣吧! “我們是憑藉自己的勞力來換取金錢,可以忍受吃苦,不好吃懶做。我們也是有尊嚴的。我們在家其實也是有自己的農事要忙的,但為了生活、孩子們,想賺多點錢、甚至買隻羊(買一隻羊得花RMB 300)。最好是能夠買隻母羊,才能擠羊奶,生小羊,屆時剪些羊毛拿去賣,幫家裡貼補些家用,讓家裡的孩子們生活唸書,以後過更好的生活。過幾年再來訪問我們吧,來看看我們生活是否有過的更好吧!”

再過幾年,這樣流傳千百年的麥客文化是否依舊存在,是否能不被歷史所遺忘?!我不知,但我更加確信的是,平凡地活在當下的我,的確是幸福的。

March 28, 2006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rinex 的頭像
    arinex

    貓在慵懶- 陪著落寞去流浪!

    arin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